【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大学教育基金投资模拟指数的收益表现及抗风险性。基于基金公司的投资收益数据,文章构建了大学教育基金投资的模拟指数。研究发现,表现较好的基金投资指数可以实现约10%的投资收益,剔除金融危机影响收益更高,并且可以有效规避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自主管理大学教育基金限制过多的情形下,高校可以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来管理大学教育基金。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育基金;管理;投资收益 ―、引言 大学教育基金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实行自主管理、民主监督与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支撑。对于中国大学而言,大学教育基金面临的问题是''重募集、轻管理"。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与校友捐助意识的增强,中国大学更容易募集到资金,部分大学累计受捐已形成规模,支撑学校教学与科研发展;但较少学校能对募集来的大学教育基金进行有效管理,基金无法进行保值增值,从而无法为大学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从资产管理角度而言,数额庞大的大学教育基金无法有效获得投资回报是资金的浪费,从_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费紧张的大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此现实基础上,本文强调的是中国大学教育基金应选择何种途径加强管理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具体而言,由于中国大学教育基金极少有长期专业化的投资经验,我们从一般商业性基金投资回报的经验来模拟大学教育基金的投资回报。 二、经验事实与文献综述 大学教育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校友捐赠。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增长的奇迹",以近两位数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长。在中国经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中国大学也造就了一批富豪校友。随着校友捐赠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募集到的校友捐赠数额也在不断增加。表1描述了截至2013年累计受捐额超过一亿元的大学校友捐赠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累计受捐额度较少。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学累计受捐额度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学数量还非常少,总共为12家,其中仅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受捐数额超过10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大学累计受捐额度。而美国大学累计受捐额度普遍较高,以哈佛大学为例,截至2013年6月,哈佛大学受捐赠基金的规模达到了327亿美金,资金规模超过中国受捐规模最大的北京大学的100倍以上。从2012年至2013年,大学累计受捐额度的增幅差异较大,部分大学增长幅度较大,是由于2012年大学累计受捐额度基数较小导致的。从整体上看,大学受捐额度数量与大学排名有着较高的正相关性,累计受捐额度较高的大学其综合排名也都比较靠前。另外,受捐额度较高的大学一般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区域之间大学累计受捐额度相差较大。 由于中国大学忽视对教育基金的管理,从而导致大学教育基金收益较低。相比而言,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不仅数额较大,而且收益可观。以哈佛大学为例,在过去十年里,其大学教育基金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近10%,如果剔除期间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益率则更高。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多数美国大学教育基金的年投资回报率都在10%以上。美国大学教育基金数额不断增加,除了有完备的大学董事会制度和专业的劝募机构外,最重要的是美国大学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管理大学教育基金。除少数教育基金规模庞大的大学成立了非营利性全资子公司来进行大学教育基金的自主管理外,多数大学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大学教育基金,并且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一定的管理费。从历史数据来看,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为大学教育基金带来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有效避免了大学教育基金贬值的风险。 |